芦花荡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芦花荡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芦花荡说课稿1【说课过程】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芦花荡》,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的课文均以战争为题材,今年恰好是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此时学习《芦花荡》一文,正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芦花荡》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在河北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寻找队伍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风光让人心生向往,文章优美明丽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那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花荡中,一同去感受这片土地上令人荡气回肠的抗日豪情。
就文体而言,《芦花荡》是一篇小说,我们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来分析本文。初二的学生对于这一概念并不会感到陌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过《最后一课》、《社戏》等小说篇目,此时重提这一概念,能唤起他们对于旧知的记忆,同时通过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来加深对小说这一文体的结构要素和行文特点的理解。其中,情节可以在第一课时通过学生的复述来学习完成。人物是本课分析的重头戏,可以通过情节发展的几个关键来剖析其个性特征。对于环境的分析,可以抓住文中景物描写进行学习。这样,通过对小 ……此处隐藏34142个字……/p>
第五步、延伸,摘引相关材料,拓展阅读空间
课件展示《生死攸关的烛光》片断:“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蜡烛熄灭了。”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课文为原点形成阅读辐射,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外化信息的鉴赏与内隐素养的结合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和平的意识。(约3分钟,教师读材料,2-3个学生回答问题)
第六步、小结,教师适时煽情,引发学生共鸣
用一些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和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九一八》来 衬托小结,渲染中华民族在外敌入侵时那种誓死抗争的悲壮历史,以此表现“正是有许许多多象‘老头子’一样的英雄存在,才显示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⑦这一事实。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约2分钟,教师准备小结稿约300字左右)以上共42分钟,留约3分钟时间作机动处理
五.说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提供《芦花荡》相关的资料及简略的作者介绍;用二首歌曲一前一后渲染时代氛围;
2.在分析人物性格及相关的研读内容时,多媒体同步显示教学内容,外带穿插些中国人民抗敌斗争的图片或者编辑的视频材料,与课文主题相扣;
3.拓展材料打印成课件随时调用。运用多媒体,可以扣紧课文与课堂的环节,勾连课内与课外的脉络,提高课堂结构的密度,保证课堂前后进程的流畅。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随课堂进度而同步呈现(用手写在黑板上)
芦花荡
“老头子” 一切保险 (自信) 爱憎分明
(过于自信 过失(大菱负伤) 民族
与自尊) 我没脸见人 (自尊) 英雄
复仇(竹篙砸鬼子) 智勇双全